小微企业贷款数据掺水分,如何挤掉“水分”

新闻资讯 854

近几年,商业银行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已使出浑身解数。从2018年原银保监会提出“两增两控”的目标,到央行连续几年推出一系列结构性货币工具,例如小微专项再贷款和再贴现等,引导信贷资金直达中小微等普惠金融、三农领域,各家银行已实现小微信贷数据连年增长。


小微企业贷款数据掺水分,如何挤掉“水分”  

不过银行业机构也面临存量博弈的现实,即越来越充裕的资金与有限的目标客户。

“好客户不需要贷款,差客户不敢贷款”,某银行部门业务人士表示,在小微考核任务上,基层的压力很大,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完成任务。

国有大行在发挥“头雁”示范的作用下,普惠金融、小微贷款相关数据增速亮眼。也有农商行高管抱怨,这几年大行利用价格优势从小行“抢”了很多小微客户,小行的优质客户被“掐尖”,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有银行业务人士透露,为完成小微企业“贷款量”和“客户数”等指标的增速,对较大企业的信贷进行包装,拆分出小微信贷,成为一种常见的操作。

据了解,不少银行为了完成普惠、小微贷款等方面的监管考核任务,与企业达成默契合作,要求其与银行在月末、季末节点互相配合,比如月末提款,月初再“换掉”贷款,以实现数据上的达标。

可以发现,今年年初以来监管发布的罚单,披露了不少有关小微企业数据不实、虚增等方面的内容。

经粗略统计,自2023年年初至2月22日,在不到3个月内,银保监系统披露了9条涉及小微信贷数据“虚增”、“不实”、“划型不准”等与“冲量”有关的罚单,接近2022年全年的相同类型的罚单数量。

去年全年该类型小微信贷数据为12条,包括“虚增普惠小微贷款数据”、“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数据不实”、“小微企业贷款分类不准确”、“小微企业划型不准”等。

2月17日,银保监会公布了对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渤海银行、民生银行的罚单,处罚事由均涉及小微信贷数据不实。

其中,建设银行涉及“将大中型企业纳入小微企业统计”,渤海银行涉及“将银行员工、公务员等个人商用房贷款计入普惠型个体工商户或小微企业主贷款统计口径”,民生银行涉及“小微企业贷款统计数据不真实”等。

以上就是无忧好贷为大家报道的关于小微企业贷款数据掺水分把大型企业贷款硬拆成小微贷款的相关内容了,更多贷款内容请关注无忧好贷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